查看原文
其他

朝着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迈进——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综述

生态环境保护是党百年辉煌历史中的重要篇章。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12月28日,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召开,与会代表深入沟通交流、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度创新的不断拓展,公民参与的不断扩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指引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绿色根基。


理论创新: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

2020年4月20日,陕西秦岭。鉴于秦岭违建的大教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

“国之大者”解决的是什么?正是思想认识上的格局和高度问题。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

“我们始终牢记嘱托,坚定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重拳出击治污染,壮士断腕调结构,‘四不两直’抓督察,进一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美丽四川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四川省省长黄强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相互关系的深刻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向世界发出倡议。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对未来的美好寄语。中国理念和技术元素融入非洲“绿色长城”工程建设;菌草技术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绿色就业机会……

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公约,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必将使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推进、进一步完善,指引美丽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王志民表示。


实践创新: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底色

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这是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国家林草局统筹不同生态要素协同治理,实现林水平衡、加强林草融合、确保林田协调、推动林碳互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王浩说。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从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到党章中增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内容,从建好用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到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从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图景加快绘就。

“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最鲜明、最厚重、最坚实的底色。”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强调。

清洁的水源、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土壤能值多少钱?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林场工人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测算出的当地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统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

“福建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嘱托,对占全省一半的山区设区市和40%的县(市、区)取消了GDP硬性考核,常口村成为了乡村振兴典型示范。”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建闽说。


制度创新: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性质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

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深圳作为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关键在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深圳市副市长张华表示。

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

“生态文明建设要从立法、司法、守法方面着手,要构建和完善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和党内法规体系。”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说。

当前,全国正积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

“贵州省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跻身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并圆满完成34项核心制度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并进。”贵州省副省长谭炯表示。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带来一场配套的制度变革和创新。

“减碳不能单打一,而应当从现阶段国情出发,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相应的制度创新,这是当前需要高度重视并要抓紧做的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正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一片片森林和草原都有了守护者,法律制度日益体现出约束的刚性。


宣传推广:建设美丽中国激发全民行动

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要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刘青松说:“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科学素养,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共识激发行为自觉。”

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根植在四川百万甘孜儿女心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基因,使各族群众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天然的认同感。

“如今的甘孜,绿色理念根植心灵深处,生态文明成为最大共识;保护生态成为行动自觉,生态建设形成最大力量;绿色发展引领转型升级,生态价值发挥最大效益。”甘孜藏族自治州副州长郑天强表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杨浦滨江时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形成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氛围,在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看来,要以传播机制创新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影响力。

“重点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等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展开,做好绿色发展观、全民行动观和全球共赢观等内容的传播。”贾峰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如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7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致力于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究高地、学习宣传高地、制度创新高地、实践推广平台和国际传播平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已连续三年举办,本次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后首次举办,也是首次联合地方在京外举办。

研讨会上,大家热情高涨、目标一致:要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朝着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迈进。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刘友宾为四川生态环境系统年轻干部授课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钱勇一行到生态环境厅调研座谈🔹 综合之星丨扎根基层十余载,真抓实干护环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